學名:Bactrocera dorsalis Hendal
在台灣一年發生8~9代,由於世代重疊,全年皆有不同蟲期之發生,以7~9月發生密度最高,11月至翌年3月為數較少。發育及活動受冬季低溫之影響較大,在16℃以下發育緩慢、產卵量亦少。冬季成蟲多躲避於較高大隱蔽的樹叢間,尤其背風方向的山邊雜木林、竹林。台灣南部冬季氣候溫暖,果實蠅無越冬現象。成蟲取食植物之花蜜、昆蟲(蚜蟲、介殼蟲、粉蝨、木蝨等)分泌之蜜露、植株枝葉果實傷口之流汁以及露水乃至鳥糞等。
成蟲白晝活動,多於清晨以後開始取食、產卵,中午時刻在樹間陰涼處棲息,下午3、4點以後再活動。飛行分散力甚強,飛行距離可達1~3公里,甚至有數十公里的紀錄。雌、雄成蟲於傍晚黃昏時刻交尾,雄蟲於樹葉間分泌性費洛蒙,雌蟲受引誘即飛來與之交尾,雌、雄皆可多次交尾,交尾後即可產卵,產卵期在一個月以上。
雌蟲產卵前期為羽化後7~12天。雌蟲以產卵管將卵產於果實之果皮內,每次產卵數量不定,多在10粒左右。雌蟲一生產卵數約1400粒卵,產卵盛期為羽化後之15~25天。成蟲壽命一般為1~3個月。雌雄比例約為1:1。
卵期1~2天,低溫時可延長至15~20天。卵於果實中發育。幼蟲孵化後在果肉中縱橫蛀食,造成果肉之腐爛,嚴重時可造成落果。幼蟲共三齡,幼蟲期6~10天。幼蟲老熟後即脫離果實跳入土中化蛹。
蛹期6~10天,多於土表1~20公分處化蛹,蛹在土中不活動,羽化後之成蟲鑽出土面,展翅後飛行。
對植物的影響
果實蠅雌成蟲以產卵管產於果皮內,幼蟲孵化後鑽食果肉導致腐爛,嚴重時造成落果,幼果期受害易導致果實畸形,外觀呈現不規則凹凸狀,隨著果實逐漸長大,可發現產卵管插入痕跡,切開受害果可發現幼蟲鑽食果肉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eb.tari.gov.tw/techcd/%E6%9E%9C%E6%A8%B9/%E5%B8%B8%E7%B6%A0%E6%9E%9C%E6%A8%B9/%E6%A5%8A%E6%A1%83/
%E8%9F%B2%E5%AE%B3/%E6%A5%8A%E6%A1%83-%E6%9D%B1%E6%96%B9%E6%9E%9C%E5%AF%A6%E8%A0%85.htm